鄂尔多斯作为我国煤炭大市
曾因矿坑下工作环境差
采煤工人被戏称为
“黢黑疙瘩”(方言:很黑的人)
如今,这里的一些煤矿
已经借力5G技术打造智慧矿山
实现了智慧化转型
迎来了AI“打工人”
25日,一台AI机器人正在输煤传送带上进行巡检
25日 在鄂尔多斯市
麻地梁煤矿的输煤传送带上
一台矿用AI(人工智能机器人)
“打工人”身着蓝色“工衣”
行进在运输皮带上
它依靠一双10厘米大的“眼睛”
敏锐观察着皮带上
源源不断传送的煤炭
并检查异物
它身上安装了高**度传感器
可以实时将瓦斯 二氧化碳 粉尘浓度
传回麻地梁煤矿智能调度集控中心
AI机器人回传的实时图像
在地面上的智能调度集控中心
数十块液晶显示大屏幕上
实时显示着井下巷道、机电硐室
采煤工作面、运煤皮带等
不同点位的影像
麻地梁煤矿地面智能调度集控中心的大屏幕上,
可以实时查看煤矿各个生产环节的状况。
一名煤矿工人正在远程操纵井下采煤掘进机
在智能调度集控中心
1名井下采煤掘进机司机
坐在办公室里 看着显示器上
实时回传的井下画面
手握操纵杆远距离控制井下的
采煤掘进机进行掘采
据介绍 智能集控中心仅需8个人
就可以帮助煤矿实现
全年800万吨产量
井下工人正在与地上工作人员视频通话
麻地梁煤矿采煤区安全主管陶鹏说
按照以前的传统作业方式
井下一个采掘班需要30人
进行开采、液压支架等工作
现在 麻地梁煤矿井下
基本由AI机器人作业
一个班只需5个人
就可以完成监看设备等工作
而且井下有5G信号
可以随时和井上工作人员联系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无人驾驶汽车正在驶入麻地梁煤矿井口
矿长徐辉介绍
麻地梁煤矿已实现
采煤掘进机 锚杆台车
胶轮车无人驾驶
巡检机器人5G工业应用
建成了贯穿煤矿企业管理
全流程的十大智能系统
“5G+智慧矿山”实现了
矿区采煤机的连续生产
整体开机率可提升20%左右
并且有效解决煤矿
生产作业环境差
安全威胁大
职工劳动强度高等问题
实现了绿色高效智能生产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6日消息(记者 王子遥)12月 26日,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创新实验室在海口揭牌成立。这是《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发布以来,在海南省成立的**数字孪生方向科研综合体。
活动现场。记者李昊 摄
活动现场。记者李昊 摄
据了解,该实验室由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联通(海南)创新研究院、**-哥伦比亚智网互联实验室联合设立,前后共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实验室地址设在琼海市,将致力于数字孪生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提供高端的国内国际交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区块链专业委员会顾问陈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学会理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罗训担任实验室主任。揭牌仪式上,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与**联通(海南)创新研究院院长进行了签约,双方负责人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12月26日,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创新实验室在海口揭牌成立。记者李昊 摄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与**联通(海南)创新研究院进行签约。记者李昊 摄
据介绍,自2020年筹备以来,数字孪生与智网互联创新实验室已经取得了三项科技和合作成果,其中南海生物多样**数字孪生项目已经完成近百种南海鱼类和珊瑚品类的数字化,以及虚拟仿真海洋蓝洞的构建,向累计近万名公众开放科普参观;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孪生试验场复现了海南独特的高温、高湿、高腐蚀、多雨“三高一多”特色气候,为国内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评价及实际应用提供了数字孪生验证环境;数字孪生智慧教室已经在琼海市和哥伦比亚卡利市投入使用,通过 5G+VR技术上支撑**和哥伦比亚两国青年的互鉴交流与共同发展。下一步,该实验室将聚集**计算机学会等的顶尖专家资源,面向智慧海南建设关键任务和重要目标,深入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工作。
活动现场。记者李昊 摄
来源:南海网